橋,不僅是路的延伸,更是美的化身。我國自古以來建成了無數堅固而美麗的大橋,在山河眾多的四川,為了突破交通瓶頸,也誕生了很多了不起的橋梁。
當地時間6月11日晚,第36屆國際橋梁大會(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簡稱IBC)在美國馬里蘭州召開,并頒發(fā)橋梁界“諾貝爾獎”。代表中國參選的兩座四川大橋不負眾望,分別拿下一項金獎。
其中,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獲得“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瀘渝高速合江長江一橋獲“喬治·理查德森獎”。
這兩座大橋均由四川省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充分展示出四川橋梁勘察設計已步入國際領先水平。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了解到,四川這兩座大橋首先在我國近期建成的優(yōu)秀橋梁中脫穎而出,代表中國參選;再與世界眾多優(yōu)秀橋梁比選,一舉奪魁。
國際橋梁大會共設7個獎項,其中包括5項工程技術獎,從設計、實用性、理念、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對杰出橋梁工程及個人給予表彰,分別是約翰·盧布林金獎(個人獎)、喬治·理查德森金獎、古斯塔夫·林德撒爾金獎、亞瑟·海頓獎和尤金·菲戈獎。
據四川省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介紹,喬治·理查德森獎是國際橋梁大會設立最早、影響最大、份量最重的獎項,授予在世界橋梁工程設計、施工、科研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工程項目。
合江長江一橋獲得喬治·理查德森獎,標志著國際橋梁界對中國橋梁工程自主創(chuàng)新的最典型代表——鋼管混凝土拱橋的認可。鋼管混凝土橋結合了鋼管和混凝土的優(yōu)點,讓橋梁承重能力佳、自重更輕。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合江長江一橋建成于2013年,位于瀘州市合江縣境內,是成渝地區(qū)環(huán)線高速公路瀘渝段(瀘渝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該橋全長841米,雙向4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橋寬28米、人行道寬3米。特別是主跨跨度達53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徑的鋼管混凝土拱橋。
就在今年4月,該橋還獲得了國內相關領域最高榮譽——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1100米單跨,屹立在雄偉的大峽谷,為當地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巧奪天工”,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申報名稱:瀘定大渡河興康大橋)的獲獎理由說明了其所獲獎項的特點。
該橋榮獲的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是國際橋梁大會對優(yōu)秀橋梁工程規(guī)范設立的杰出成就獎,是對橋梁的實用性、技術創(chuàng)新、材料革新、外觀設計、環(huán)境協(xié)調以及其公眾參與度等進行的綜合評價。
瀘定大渡河大橋由四川交投藏高公司投資建設,主橋為1100米單跨鋼桁梁懸索橋,已于2018年12月通車。從遠處眺望,峽谷間橫亙鮮艷的一抹紅。它不僅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地”,更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
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交投集團了解到,大橋橋面寬24.5米,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80km/h,設計壽命100年。
大橋位于地震斷裂帶縱橫交錯的瀘定,根據路線,總體需跨越500米深、2000米寬的大渡河峽谷。為此,大橋左岸采用深159米的隧道式錨碇,右岸采用重力式錨碇,兩岸均為188米高的鋼筋混凝土門形橋塔,讓大橋穩(wěn)穩(wěn)屹立在大渡河峽谷之中。
在大橋修建過程中,大橋左岸隧道錨與公路隧道空間位置沖突問題、在高烈度地震區(qū)采用鋼筋混凝土橋塔的問題和地震次生災害問題三大技術難題均被攻克。
而今,每年將有幾百萬輛車通過大橋,人們可近距離欣賞沿途壯麗風光,感受人類工程技術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