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通向涼山深度貧困區(qū)
特約記者 蔣林珂 通訊員 伍美歡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東南亞“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
然而,因難于上青天的蜀道,當地百姓依舊過著“守著寶貝受著窮”的生活。
這一現狀將被改變。近日,2017年四川省第三批交通重點項目在涼山州雷波縣舉行集中開工動員活動,最受矚目的G4216線宜賓新市至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就在涼山州境內。
據悉,沿江高速公路分為屏山新市至金陽、金陽至寧南、寧南至攀枝花3個路段,總里程452公里,總投資886億元,是目前全國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單體高速公路項目。
貧困地區(qū)亟待高速延伸
“涼山州的貧困面寬、脫貧難度大、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也最復雜,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脫貧,不僅要在農村公路建設上下功夫,高速公路項目也至關重要,它不僅能降低道路使用運輸成本,節(jié)約運輸時間,還能減少貨物運輸損失,進而促進沿線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以彝族居民占53%的雷波縣為例,它地處四川省西南邊緣的橫斷山脈東段小涼山,金沙江北岸,幅員面積2932平方公里。東南與云南省永善縣隔江相望,北與宜賓、樂山地區(qū)相鄰,西接美姑縣,西南緊連昭覺縣、金陽縣,地理位置獨特。不僅如此,雷波縣還棲息著大熊貓、血雉、綠尾虹雉、紅腹角雉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臍橙也是全國聞名,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自然資源。
然而,從成都到雷波縣開車需6個半小時,交通運輸條件的落后嚴重制約著雷波縣的脫貧攻堅進展。
沿江高速公路通車后,成都到雷波縣將節(jié)約1個多小時。同時,雷波縣與周邊縣市的行車時間也將大大縮短,并串起沿線的景區(qū)景點,帶動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當地的特產臍橙也將搭上高速,銷往全國各地。
受益的將不止雷波縣,記者了解到,沿江高速公路經過涼山州的集中連片貧困區(qū)、少數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是四川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區(qū)域,屬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對滯后。高速公路的建設,將大大改善這一地區(qū)與外界的溝通條件,為地區(qū)資源外運和勞動力轉移提供便捷服務,并可以提升社會和諧程度。
同時,該項目的建設將推進攀西國家級戰(zhàn)略資源創(chuàng)新開發(fā)試驗區(qū)綜合開發(fā),增強四川省經濟的發(fā)展后勁。
精準扶貧迎難而上
“我們負責的新金段是沿江高速公路最為艱難的一段。”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guī)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新金段技術總負責人喬定健說。
隨著高速公路建設向地質條件復雜的地方不斷深入,建設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沿江高速公路新金段長168公里,公路所在的金沙江河谷把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一分為二,河谷低于兩岸山頂1400米至2500米,加上斷裂帶密集、沿線又有多處梯級電站,這就導致該項目具有沿線水庫水位深、支溝切割深,沿線坡陡山高、山體巖石壓力高、地災密度高,沿線生態(tài)植被脆弱、巖體結構脆弱、已有公路抗災能力脆弱這“二深、三高、三脆弱”的特點。
在巨大的挑戰(zhàn)面前,項目部迎難而上,積極進行科研攻關,解決勘察設計過程中的地質勘察難、明線防護難、橋梁選型難、隧道救援難、互通布設難、施工組織難和棄渣處置難等七大難題。
像這樣的項目在四川還有很多。比如,樂山至西昌高速公路馬邊至昭覺段和廣元至平武高速公路項目。
據悉,2017年,四川省交通精準扶貧專項計劃完成投資51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252億元。截至10月,四川交通精準扶貧已超額完成任務,完成投資640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228億元投資任務。這些高速公路項目的建設,將改變四川省山區(qū)交通落后的狀況,解決百姓出行難題,逐步實現從“蜀道難”向“蜀道通”再到“蜀道暢”的跨越轉變。